A股惊现“减持风暴”!一周百家公司抛售近150份计划,散户如何应对?
7月的A股市场,一场无声的“抽水行动”正在上演。
仅过去一周,超100家上市公司密集抛出近150份股东减持计划,累计套现金额预估超50亿元。
半导体、电力设备、医药等热门板块集体“沦陷”,国家大基金、创投机构、实控人纷纷加入抛售大军。
减持潮全景:谁在跑路?
燕东微的股东名单里,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和京国瑞基金同步宣布减持2%股份,套现约4.74亿元。
这家半导体公司去年亏损1.78亿,今年一季度又亏掉2.11亿,业绩“塌方”挡不住股东套现脚步。
思林杰的创投股东横琴启创更狠,直接抛售3%股份,而公司上市四年业绩连降,发行市盈率却高达75倍。
映翰通成为“高位收割”典型。
年内股价暴涨45%,业绩增长30%,股东却趁机减持2.79%股份,套现9841万元。
科士达实控人一边喊着“业务转型”,一边减持1%股份,公司股价已从高点腰斩六成。
钢铁、计算机、医药行业同样“雷声滚滚”:永兴材料股东清仓式减持0.73%股份,迈瑞医疗外资股东抛售0.66%。
减持动因:不只是“改善生活”
公告里清一色的“个人资金需求”,背后真相远非如此简单。
网达软件股东冯达减持时,公司刚曝出上市首亏;远望谷实控人徐玉锁近年累计套现16.2亿,同期公司扣非净利润连续为负。
业绩越差,减持越猛——这已成A股隐形规律。
创投机构则是另一股主力。
苏州方广减持必易微、横琴启创抛售思林杰,均因基金到期退出压力。
更隐蔽的是“变相减持”:部分股东通过股权质押违约平仓绕开监管,去年某医疗公司股东质押爆仓后被动减持3%,引发股价闪崩。
高管离婚分割股份的操作也浮出水面,天箭科技股东因离婚分得8.39%股份,解禁后立刻减持1.4%。
新规下的“猫鼠游戏”
2025年减持新规要求:大股东减持前需提前15日预披露,定增解禁后12个月内最多减持50%。
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。
科士达实控人将减持窗口精准定在7月底至10月,避开中报披露期;燕东微股东选择大宗交易减持,规避集中竞价限制。
定增基金沦为重灾区。
财通基金旗下5只产品规模缩水30%,因新规要求持股需两年半才能清仓,但产品封闭期仅18个月,投资人面临“赎不回”的窘境。
市场连锁反应:小散成“接盘侠”
减持潮最直接的冲击是流动性蒸发。
思林杰市值仅32亿,3%的减持相当于日成交量的3倍,公告次日股价大跌7%。
中化岩土、ST东易等小市值公司减持计划公布后,买盘瞬间萎缩40%。
投资者信心同步崩塌。
网达软件股东减持后,股吧涌现“业绩造假”质疑;洲明科技实控人套现上亿,散户跟风抛售导致股价三日跌超15%。
银行股意外成为避风港。
工商银行股价创历史新高,江苏银行股息率超5%,资金集体涌入高股息板块避险。
散户生存指南:拆解三大信号
要避开减持“深坑”,先看三个危险信号:
业绩下滑+高估值——燕东微亏损扩大却顶着68倍PE减持;
创投扎堆——思林杰的横琴启创一解禁就抛售;
质押率高——某医疗公司股东质押比例达60%,减持前已预警。
唯一的安全牌是“真成长”。
如工业富联中报净利增36%,存储芯片龙头兆易创新受益DDR4涨价,这类公司减持冲击较小。
监管层已出手整顿。
融捷健康股东因违规减持被公开谴责,新规要求强制购回股份并上缴价差。
但对于手握原始股的成本仅1元的股东来说,罚款不过是“九牛一毛”。
A股的减持博弈,远未到终局。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联丰优配-海口股票配资平台-配资app下载-网络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